不教防詐 讓孩子淪肥羊

日期:2025-08-30 12:54:11 人氣值:409
不教防詐 讓孩子淪肥羊

(圖:pexels攝影師:Daisy Anderson)
瑩響力新聞—范振家/大學兼任教師(高雄)

警政署統計,過去八年,十八歲以下遭詐騙人數翻了三倍,九成九以上集中於十二至十八歲。這群被冠上「數位原生世代」光環的孩子,最熟悉的不是課本,而是手機遊戲與社群平台;最熟練的不是課堂知識,而是手指滑動。然而在真實世界裡,他們卻成為詐騙集團最肥沃的獵場。

諷刺的是,當詐騙犯罪已成全民公敵,教育部的十二年國教課綱卻對數位安全與防詐教育隻字未提。課綱強調的「自主」,往往淪為抽象口號與意識形態灌輸,卻缺乏與現實風險的連結。學生或許能在課堂上背出「民主價值」或「在地文化特色」,在日常生活中卻連真假簡訊都分不清,輕易被一個網址連結所騙。當孩子在現實世界裡一次次失守,教育「自主」究竟剩下多少真義?

「數位原生世代」不過是懂得滑手機的幻影,他們能在遊戲平台神速操作,卻看不出點數詐騙陷阱;能在社群上與人互動,卻可能因一則假投資廣告而一生盡毀。若教育部真在意孩子的「自主行動」,難道不該先教會他們如何守護自己的人格與人生?否則「自主」無非是讓孩子在空洞的口號下,直接進入詐騙集團的大門。青少年因媒體識讀能力不足而受害,成年人則因貪婪、孤獨與僥倖而掉入陷阱。被害者一批批誕生,詐騙市場自然持續擴張,這就是詐騙產業永遠繁榮的理由。

課綱雖列有「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」,聽起來冠冕堂皇卻缺乏任何具體的防詐內容。它教學生「批判媒體」,卻不教「如何識破釣魚網站」;它談「資訊倫理」,卻不教學生「如何保護個資」;它高舉「公民參與」,卻刻意忽略「網路安全」。

教育部滿足於課綱上的漂亮字眼,卻把孩子赤裸裸地暴露在數位危機裡,這不是教育而是卸責。

當詐騙已成為台灣最大的治安威脅,教育應幫助學生面對真實世界的挑戰。沒有數位安全,何來「自主行動」?

課綱必須立刻將「數位安全與防詐教育」納入核心,讓教材案例化、動態化,隨詐騙手法更新,並結合資訊、公民與生活教育,唯有如此才能讓詐騙市場失去獲利空間。若再不重視防詐意識教育,最後只會落得徒有台灣意識卻無自保能力,成為任人宰割的詐騙豬仔。

   觀點 瑩響力 專題稿
 

熱門新聞

推薦新聞

瑩響力傳媒(影響力傳媒)

信箱:yingfluence99@gmail.com
電話:0935-575-835
Line-ID:@yml8086c

Amor Anchor,智慧與溫暖同行!」
「用智慧連接你我,讓愛傳遞每一則新聞。」

AI新主播,為你播報愛與世界的每一刻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