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下標籤,重構共融──當新住民不再是「他者」的詩篇

日期:2025-04-19 03:23:52 人氣值:397
放下標籤,重構共融──當新住民不再是「他者」的詩篇

(圖:pexels網站攝影師:Joey Lu)
瑩響力新聞—丹瑾
站在人潮匯聚的街角,你可曾注意到那雙溫暖卻略帶憂鬱的眼眸?他們是38萬個選擇留下的靈魂,從大槌般的政治口水戰裡走出,卻不斷被三個名字──「亞亞、小微、恩綺」──投射成無辜的替罪羊。錯愕,從2004年前領到臺灣身分證的陸配,被莫名其妙地要求「補交放棄大陸戶籍證明」,到一場大擺免再到一場大鬧劇,像是一齣荒謬的公共實驗,卻在台灣這塊以「去污名化」自詡的土地上肆意上演。

一場政治秀,還是真相的迷霧?

仔細想想,政客們揮舞標籤,將責任轉嫁,只為鞏固選票與立場。當「新住民」這個名詞被掛上敏感的政治符號,誰在聆聽他們工作的汗水、孩子的笑聲、為社會安定而付出的努力?他們不是「原罪」,更不是「政治籌碼」,而是一首正等待復調的詩。倘若我們放下先入為主的偏見,是否能聽見他們真正的聲音?

亂世之中,仍有共好的可能

走在臺灣的各個巷弄裡,你會看到小吃店裡的大陸籍老闆娘,聊著家鄉的思念;也許你身邊的同事,就是那位剛拿到身分證的懷抱夢想者。他們選擇留在這片土地,不只是為了權益,更是因為相信「共好」的力量。真正公平,應該是以人民福祉為中心,而非被意識形態裹挾。當政策與人心背道而馳,才是最殘酷的失敗。

向未來而行:一曲重生的頌歌

讓我們不再以政治的濾鏡,解讀每一張身分證;不再以標籤的框架,限定每一段人生。也許,我們可以從學校教育開始,教導下一代:多元是力量,包容是美德。也許,媒體可以減少煽動對立的標題,多報導那些在困境中彼此扶持的溫暖故事。當政策制定者與民間社群攜手,才能為這38萬位大陸來的居民,撐起一盞真正屬於他們的光。

在這場混沌未明的議題漩渦裡,讓我們用前瞻的眼光審視自己;用懷疑的精神質問現狀;用詩意的語言,書寫對「共好社會」的渴望。因為,真正的台灣,不是以劃分敵我為榮,而是以擁抱差異為美——那將是一首永不褪色的現代史詩。

   兩岸 觀點 瑩響力 專題稿
 

熱門新聞

推薦新聞

瑩響力傳媒(影響力傳媒)

信箱:yingfluence99@gmail.com
電話:0935-575-835
Line-ID:@yml8086c

Amor Anchor,智慧與溫暖同行!」
「用智慧連接你我,讓愛傳遞每一則新聞。」

AI新主播,為你播報愛與世界的每一刻。」